(通讯员 陈爱萍)5月11日下午,在春光明媚之中,在贤苑(原古华茶庄)迎来了奉贤开大“遇见”读书会一周年的活动。
本次活动“遇见”读书会与区图书馆联袂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周圣伟教授前来,与广大社区居民一起聊聊古诗词。周教授气定神闲,以“古诗词中的现实意义”为题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口若悬河,激情洋溢,从中小学教材甄选诗词的标准谈起,教会我们如何辨别古诗词的优劣,再以具体的诗词为例,详细解读古诗词中鲜活的现实意义,万千古诗词俨然老朋友般早已了然于胸。
《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周教授认为,放眼漫长的人类文化历史,作为诗歌作品,《蒹葭》都属于上乘之作。你可以把它当作爱情诗,“伊人”就是一个青年所追求的对象,然而无论如何追求,却总是追求不到,那种求而不得的落寞和伤感,如此真实如此细微如此唯美。
《定风波》是苏轼的名篇。一次好友之间的出行,原本以为不会下雨,特意遣散了拿雨具的随从。却不料恰遇一场雨,同行之人狼狈不堪,唯独苏轼没有什么感觉。在他看来,这点雨实在没有什么好怕的,人生中更大的风雨已经经历了很多。度过了寒冬,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尽管身体感觉依然有点寒冷,但是回望过去,那些泥泞和沟沟坎坎算得了什么,此时心情该是异常平静,无论什么样的境遇在此时、在自己眼中,都是自然而平淡的,激不起任何涟漪。
周教授说,我们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不要把这些凝固的文字当作木乃伊、当作标本,而应该把这些文字当作鲜活的生活素材,从而完成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彼此间心灵的沟通。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字,既有文字之美、音乐之美,也有现实之美、哲理之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为活跃现场气氛,针对周老师剖析的古诗词,奉贤开大“蓝风?悦读”学习团队的几位成员,在讲座过程中以朗诵的形式深情演绎了《蒹葭》、《定风波》、《如梦令》,增加了古诗词的音韵之美,给广大社区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遇见”读书会成立一年了,开展了多次线下小型读书分享活动,本次的讲座,让读书会成员们收获颇丰。 “遇见”读书会将继续以各种形式为读书爱好者们打造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撰稿:张路英
审核:殷 华
摄影:苏 婷